〖A〗、北宋时期,无棣县于治平元年移治保顺军城,称望县。金朝,属河北东路沧州保顺军。元朝,属河北东路沧州。明朝,洪武初州县俱废,洪武六年置海丰县,以县境有海丰乡,西北有海丰场取名,初属滨州,后属乐安州。清朝,海丰县属山东省济东泰武临道,后改为直隶州。民国时期,无棣县属济南道。
〖B〗、无棣县位于山东省滨州市,是中国山东省最北部的一个县,濒临渤海,是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域和“海上山东”建设的前沿阵地。无棣县历史悠久,早在7000年前,就有人群在此繁衍生息。新石器时期,先民在此生活,至今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。
〖C〗、隋唐无棣县城建于隋代初期,在今庆云县常家乡于家店村北,为无棣县第一座县城。据新编《无棣县志》载:隋开皇六年(586年)析阳信县北境置无棣县。以南临无棣沟(今河北省盐山县境内,隋末填废),因以为名。627年(唐贞观元年)无棣县划入阳信县,684年(唐贞观八年)复置无棣县。
〖D〗、无棣县是千年古县,春秋战国时为齐无棣邑,自秦至隋初先后为郡、县治所;隋开皇六年复置无棣县,迄今已逾1400年。
〖E〗、原始社会后期华夏、东夷、苗蛮三大部落集团时期,属于东夷集团。有唐虞时期无棣山(碣石山)、有大禹治水之导河无棣水(无棣沟)。夏县境为兖州之域。“九河入海处当属兖州”。《禹贡》载:“济水、河水之间一带是兖州。”商县境属薄姑(又名亳姑、蒲姑)国地,治所在博兴县境内。
无棣县自586年(隋开皇六年)建县至今,历经一千四百多年,共建县城三座。隋唐无棣县城建于隋代初期,在今庆云县常家乡于家店村北,为无棣县第一座县城。据《无棣县志》记载,隋开皇六年(586年),无棣县从阳信县析出设立。县城南临无棣沟(今位于河北省盐山县境内,隋末已填废),因此得名。
历史沿革无棣县自586年(隋开皇六年)建县至今,历经一千四百多年,其间共建县城三座。隋唐无棣县城建于隋代初期,在今庆云县常家乡于家店村北,为无棣县第一座县城。据新编《无棣县志》载:隋开皇六年(586年)析阳信县北境置无棣县。以南临无棣沟(今河北省盐山县境内,隋末填废),因以为名。
无棣县的建制可追溯到隋朝,其建县历史已有超过1400年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这里是齐国北疆的无棣邑。秦朝时,它隶属于济北郡厌次县(现在的惠民县),直到两汉至南北朝时期,才归属于阳信县。隋朝时期,无棣县在庆云境内设立,自此成为独立的行政区域。无棣县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。
无棣县属于**山东省滨州市**。无棣县位于山东省的最北部,是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域。它东北濒临渤海湾,东南与沾化区相连,南靠阳信县,西接德州市庆云县,北以漳卫新河为界与河北省的海兴县、黄骅市相邻。无棣县历史悠久,自586年建县至今,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,期间历经多次更名和县城迁移。
棣州无棣在历史上有着丰富的变迁。1265年,这片土地被元朝的忽必烈征服,实施了东西两部分的行政区划,两地都被称为“无棣县”。西无棣,即现在的沧州无棣县,其行政中心最初位于隋唐时期的无棣城;而东无棣,即现在的无棣县,其治理则一直驻扎在保顺军城。
在元至正十七年(1357年),棣州无棣县(现在的无棣县)开始建设新的行政中心,即今日的无棣县旧城区,命名为“无棣县城”。此后的洪武四年(1371年),棣州无棣县经历了一次行政区划的调整,被并入邻近区域。
年,无棣县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折,忽必烈的统治下实行东西分治,两个无棣县并存,西无棣县(即现在的庆云县)被命名为沧州无棣县,而东无棣县(棣州无棣县)则在今无棣县境内。西无棣县的行政中心迁至隋唐时期的无棣城,而东无棣县仍保留在保顺军城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